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>辩证施治> 正文

从气机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探析

2011年10月17日 09:31世界中医药
字号:T|T

  功能性消化不良(Functional Dyspepsia,FD)是常见的一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症候群,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憋胀为主,兼有嗳气、厌食、早饱或恶心、烧心、反酸及胸骨后痛等消化不良症状。流行病学调查FD为全球性多发病,年发病率l%以上,占门诊2%一3%,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%一40%。历代医家对FD的研究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。纵观其理,笔者认为气机伴随着人体消化、吸收的全过程。虽然FD病程长、症状多、表现多样,但不同阶段、各证型都不同程度表现出气机不和,故宜从气机论治,便于临证抓主要矛盾,执简驭繁。现将其理论依据涉及脏腑和临床研究分述于下。

  1气机与脏腑

  1.1脾胃本病病位在胃,与脾关系密切。因脾主运化、升清,胃主受纳、降浊。脾胃属土,居中焦而通上下,执中央而灌四旁,统五脏而和阴阳,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,合称“后天之本”“气血生化之源”。脾胃表里相因、阴阳相合、升降相依、燥湿相济,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、消化、吸收、输布过程。正如李东垣《脾胃论》所言:“盖胃为水谷之海。饮食入胃,而精气先输脾归肺,上行春夏之令,以滋养周身,乃清气为天者也。升已而下输膀胱,行秋冬之令,为传化糟粕,转胃而出,乃浊阴为地者也”。饮食不节、劳逸失调或外感时邪,皆可使脾胃受伤,升降失常、枢机不利,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,从而导致纳呆、腹胀、嗳气等。《内经·素问》谓: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”“清气在下,则生飧泄;浊气在上,则生膜胀。”通过调理脾胃气机,恢复其生理功能,使纳运相得、升降自如、出人有序,这是治疗FD的重要环节。故后世医家吴鞠通强调“治中焦如衡,非平不安”。常用健脾和胃的方子有:香砂六君子汤、香砂养胃丸、补中益气汤、枳术丸、理中丸、升阳益胃汤、半夏泻心汤等。   

  1.2肝胆肝主疏泄,喜升发条:渐恶抑郁。所谓疏泄即疏通散泄,能调畅人体气机,使之避而不滞。如《类证治裁》言:“凡上升之气,自肝而出”。肝属木,脾属土。木可疏土,有两方面的机理:一是肝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。脾胃通过升清降浊,生成中气,通过肝之疏泄而流通全身。气机畅达,则脾胃健运。二是肝通过促进胆汁分泌,注入小肠,辅助脾胃运化。因为胆汁为肝之余气,其分泌与排泄,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。肝胆在五行中属木,主谋略,在志为怒;肝为五脏之贼,木克土是五行常理。情志失常、暴怒气逆或抑郁不舒、思虑过度,皆可致肝气郁结或横逆克伐脾胃,使脾胃气机升降失职,而出现腹部痞满胀痛、呕恶、厌食、大便不调等症。清代医家唐容川日:“木之性主于疏泄,食气人胃,全赖肝木之气以疏之,而水谷乃化。设肝之清阳不升,则不能疏水谷,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。”临证常见的胃脘痛即大多是由于胃不和,正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所谓“木郁之发……故民当胃脘当心而痛,上肢两胁、膈咽不通,食饮不下”,所以有“治肝可以安胃”胆胃同治和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之调和肝脾疏木达土法。常用方四逆散、柴胡疏肝散、疏肝和胃丸、小柴胡汤、大柴胡汤、逍遥丸、蒿芩清胆汤、越鞠丸等,皆是肝(胆)和脾(胃)共治的。

  1.3肺肺居膈上,其位最高,为五脏之华盖,主一身之气,肺气的升降出入带动全身升降出入。肝升肺降,其升自左而上,降自右而下,故有左肝右肺、左升右降、“龙”“虎”回环之说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之肃降功能有助于胃肠之气下降“转味而出”。肺主宣发而朝百脉,有助于脾运化水湿、输送精微于全身。临证见易外感患儿和老年咳喘兼消化不良患者可通过脾肺同治,培土生金,母子共治而痊愈。常用宣肺气药物麻黄、苏叶、荆芥、防风等药性轻宣向上,用量宜少,适于肺脾虚,大便溏者,此法称“逆流挽舟”。降肺气的药物苏子、杏仁、桑白皮、枇杷叶等,适于大便干燥者。

  1.4命门命门是升降动气之源。命门寓于肾中,主火,为生命之源,是人体真阳之气,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,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。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胃关;只有命门之火的温煦,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才能有序,即“火能暖土”“火旺土强”。若命门火衰,火不生土,致脾胃阳虚,不能运化水湿,则腹胀、肠鸣、便溏,甚至完谷不化、五更泄,也叫“肾泄”。益命门而暖脾土的药物有附子、干姜、肉桂、补骨脂、肉豆蔻等。

  2讨论

  FD在中医属“胃痞”“胃脘痛”“腹胀”等范畴。脾胃虚弱是其病理基础,气机阻滞是其发病的重要条件,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。脾胃肝胆肺肾其中任一脏腑气机失和都会影响消化过程。气机与消化的关系,是以整体观念、七情致病、五行间生克乘侮、脏腑表里关系及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为理论依据,也与现代医学胃肠动力障碍理论相吻合口。气机不畅,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和诱发因素,贯穿于DF的始终。治疗过程中恰当适度调畅气机,都会改善病情转归。临证各型气机失和程度不同,所及脏腑不一。故要辨脏腑,权衡虚实多少,轻重主次,分清气机的升降浮沉,甄别药物性味归经、升降浮沉,斟酌配伍用药。剂量宜小而活泼,轻清灵动,醒脾悦胃。宁可再剂,不可重剂,以防攻伐过度,苦寒败胃,辛燥伤气,滋腻碍胃。要时时顾及胃气,因存得一分胃气,便有一分生机。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